书与遇见

   

乔治.奥威尔的经典小说《一九八四》08月04日完成。

这个世界在由谁统治?

   读完是一场忐忑不安的完结,心中的恐惧与心寒的久久无法驱散。作者那尖锐的讽刺,精准的预言,1948年写的小说,虚构了一个1984年的大洋国(英国)的极权政治世界。现在读来,那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,不仅仅神准地影射着后来发生在天朝的那场革命,又或者是现在金大哥的王国。明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,搜寻记忆好像又在活生生描述着我们现实的世界。那些怪诞扭曲的场景,其实又极其符合逻辑。

 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!!!!“老大哥在看着你!”“双重思想”这些典故便是奥威尔首创。虽说作者一直支持社会主义政治形态,认为无产阶级才是最强大的力量,小说本是寓意讽刺希特勒的极权国家社会主义以及苏俄社会主义,但今天看来,一直强调无产阶级人民有力量的社会主义社会,更像是大洋国的写照。

“战争即和平! 自由即奴役 !无知即力量!”

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是为了维持社会生产力,平衡社会产出与消耗,同时也是高度掌握人心凝聚的政治手段。处于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,在物质上被压迫着,却在思想上是自由的,即使无产阶级从不思考。被禁锢的知识分子,只需要做个高度执行力的行尸走肉。但凡有了自己的意愿,但凡思想有了异动,那就是犯了最可怕的“思想罪”。人数庞大被统治的无产阶级,即使文化程度低下,他们所拥有为社会生产的力量却是惊人的。多么的讽刺!

权利是可怕的,它不仅仅在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,而且也在终身审视着你,终生洗脑。跟着“老大哥”走,这是唯一出路。思想偏差一分一秒都不能存在,稍有异动,明天这个世界再没有你的存在,并且从来也没有你的存在。历史是可以篡改的,今天老大哥说2+2等于4,那么2+2就不能等于其他。明天老大哥说,2+2等于5,我们永远不会记得2+2曾经等于过4。“历史书中的几乎每一句话,甚至人们毫无置疑地相信的事情,都完全出之于虚构。曾经有一个时候,相信地球绕着太阳转是发疯的症状;而今天,相信过去不能更改也是发疯的症状。”

什么是善良,什么是道德,什么是正义,什么是仇恨,什么是历史,什么是事实?我们何尝知道?这才是彻骨的恐惧。

我们相爱,因为我在你眼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,你和他们不同。这是我所认为的这个世界唯一的美好。我们即使被告发,身体被奴役,但我永不屈服,我爱你,我的思想是自由的,这是唯一的坚持。

我背叛了你。我也背叛了你。(我不再爱你。我也不再爱你。)

从来就没有相爱过,你也没有什么不同。所有的历史,都是拿来改变的。

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,逆水行舟,被不断地向后推,直至回到往昔岁月。

一些摘抄:

有史以来,大概自从新石器时代结束以来,世上就有三种人,即上等人、中等人、下等人。这三种人的目标是完全不可调和的。上等人的目标是要保持他们的地位。中等人的目标是要同高等人交换地位。下等人的特点始终是,他们劳苦之余无暇旁顾,偶而才顾到日常生活以外的事,因此他们如果有目标的话,无非是取消一切差别,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。这样,在历史上始终存在着一场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斗争,其大致轮廓相同。

他们(上等人)就被中等人所推翻,因为中等人标榜自己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,把下等人争取到自己一边来。中等人一旦达到目的就把下等人重又推回到原来的被奴役地位,自己变成了上等人。不久,其他两等人中有一等人,或者两等人都分裂出一批新的中等人来,这场斗争就周而复始。

从下等人的观点来看,历史若有变化,大不了是主子名字改变而已。中等人只要还在争取权力的时候,总是利用自由、正义、博爱这种好听的字眼。中等人在平等的旗帜下闹革命,一旦推翻了原来的暴政,自己建立了新的暴政。

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;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。

思想之于自由,谁更重要?



评论(5)
热度(5)
© 书与遇见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