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与遇见

   

《饥饿的盛世:乾隆的得与失》08月09日完成。

通俗易懂的有关清朝、康乾盛世的以及鸦片战争衰败征兆的长篇综述。那是一个国盛民衰的时代,那是一个中央集权到达顶峰,威震四海,振长策而御宇内的盛世,那也是盛极而衰的开端。曾经我们读历史,只见康乾盛世那光鲜亮丽的外壳,却不见国家内部每一个细胞开始一点一滴地腐烂。如果说“论者谓明之亡,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。”那我们是否又可以说,论清亡者,非亡于宣统而亡于乾隆?

乾隆并非像万历那般20年不上朝,而是完全相反,他开创了五千年中华历史当中最后一个,也是最大的一个盛世,康乾盛世。辉煌比及天下,尧舜禹禅让的气魄他有,平定四方战乱,坐拥历史上疆土最大面积的雄才他有,治理国家安定社会,使得史上中国人口最多,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的伟略他也有,除掉这些所有的帝王光环,他亦不同寻常无情帝王,他深情且专情,心中的那片柔软,一生都献给他的结发妻子他的皇后,那拉氏。

可历史不仅仅是一段静止的暂停,乾隆后期的官员腐败,民不聊生,各地起义教派揭竿而起,鸦片不仅在基层也在官场上缓缓蔓延,更有英国使臣通过一次访华看透了这个国家的外包金子,内部腐烂,从此开启了鸦片战争的端倪。天道极即反,盈则损,物盛则衰,日中而移,月满则亏,乐终而悲。是最好的写照。

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盛世。这个盛世,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达到了传统政治治理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:无论是从权力制度的稳定性,还是物质财富的丰盈程度,还是国家疆域的最大化上,都已经达到了传统政治的理想化境界。这一传统盛世的形成,已经耗竭了传统社会制度的所有动力。

这又何尝是乾隆的过错,中国几千年历史,轮轮回回,兜兜转转,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。周而复始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治大于法治。人性是伟大的,它的优点能带动整个国家机器飞速运转,它的弱点也能使整个社会毁于一旦。一家之言,如何理性?

在一个中国历史上最缜密、最完善、最牢固的专制统治的朝代下生活,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,时刻都处于一种思想专制的高压环境,独立精神不见了,质疑理性思考也不需要。冷漠,自私,麻痹,大概是因为脊梁骨从这个时候就被压弯了。从来不会有“启蒙运动”,“文艺复兴”更是天方夜谭。

看完这本书,唏嘘感叹的不仅仅是那时的最好最坏,更对如今这从历史身上看到的似曾相识感到无奈。总是想改变过去,改变现在,改变未来。从不知历史永远不为谁而改变。那些命运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。沧海一粟,不过沉浮随波。

一些摘抄:

盛世”这个词是中国独有的。汉文化圈以外的史书中,找不出这两个字。无怪乎中国历史多灾多难,细细掂量,“盛世”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无奈和不祥。“盛”“衰”相对,没有衰世作为背景,就没有盛世的美丽和灿烂。 第一,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盛世,都需要一个大规模的祸乱之世作为前奏。第二,盛世的出现,得益于衰世提供的经验教训。,盛世出现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遇到英明的帝王。

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盛世,只在史书上留下了统治者手腕的精明,人格的强大,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。盛世君主往往是英明与昏聩集于一身,理智与膨胀合为一体。他们既是辉煌成绩的创造者,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。

要同过去决裂,它却从中寻找可以依靠的因素来证明自己的不变性。

中亚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少年时期,人类文明最早在那里发源。希腊文化则是青年,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。罗马文化是壮年,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。 那么,中国文化是什么呢?黑格尔说,是幼年。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,在那里,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,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、自然的愚昧状态。






评论
热度(5)
© 书与遇见 | Powered by LOFTER